系列极限刻画最终目标的概念和方法。
李未院士用模型的概念和方法,给出了知识库维护过程中“增新扩充”和“出错修正”的合理描述,首次建立了一个“规约修正”演算系统,并给出了基于Prolog语言的“规约修正”算法,该演算系统使程序规约的修正有了可操作的数学方法。他首次提出软件开发策略、知识库维护策略的收敛性概念,并用版本序列的收敛速度衡量维护策略的优劣。在他指导下的课题组成员还研究了力迫、猜想与反驳、归纳等多种软件开发策略,并证明了它们的收敛性。李未院士将这一整套概念和方法称之为“开发逻辑”理论,并曾应邀在德、法、英、丹麦、及瑞典等国的大学就“开发逻辑”理论进行讲演和讲学。
为解决网络环境下拥有海量信息、运行着海量进程的服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中的重大问题,973“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组从海量信息科学、软件技术与方法以及试验性软件研究三个层次开展了基础研究。两年来,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他的领导下,项目组对此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顺利通过了科技部主持的项目中期评估,获得重点资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任校长是:武光 1954年6月至1963年7月 王大昌 1963年9月至1980年10月 沈元 1980年10月至1982年11月 曹传钧 1982年11月至1988年7月
沈士团 1988年7月至2002年1月
濎未 2002年1月至今现任校长是李未
男,1943年6月8日出生,北京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1961年09月—1968年06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68年06月—1979年07月,先后任北京航空学院基础部、计算中心教师。
1979年07月—1983年01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
1983年01月—1986年08月,任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讲师,
1986年09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01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主编,
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英国科学与工程委员会高级研究、
德国不莱梅大学教授级研究员、
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Zuse讲座教授。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是参与创立、发展和完善结构操作语义方法的主要学者之一,80年代初期,李未院士使用这种方法最先给出了Ada语言有关任务,包括并行、汇聚、通讯、同步及选择等机制的语义,建立了在并行机制下的程序模块以及程序例外处理的语义。他的工作系统地解决了诸如像Ada、Edison等并发式程序设计语言的操作语义问题,并在语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并发语言的翻译与变换理论。
从1992年开始,李未院士根据在863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软件开发方法及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需求,提出了关于形式系统序列、极限及相关的计算模式等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将分析数学中逼近和近似的方法用于软件系统的开发。这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以版本作为基本对象、用版本序列描述开发过程、用版本
在计算机程序语义研究方面,获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起,先后担任973计划“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与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海量信息的协同性与可生存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提出了修正的演算系统(R-演算),并证明了R-演算的可靠性、完全性和可达性。提出并设计了过程模式语言,提出并研究了合理过程模式的三个基本特性获得1999年光华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的基础设施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生产平台,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研究领域主要有航空航天、能源动力、信息科学、材料化学、生物医学、机械电子、交通工程、精密仪器、经济管理、社会科学、外语和法学。
1952年,北航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等八所院校共同参与组建。北航是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家副部级大学,也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和工信部、教育部、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更是唯一一所由中国工程院参与共建的大学。北航正在向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和昌平区,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高教园区两校区。现有院系29个,学科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学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北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811人,其中本科生14428人,硕士研究生8700人,博士研究生4015人。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668人
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1部。获2005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一项。培养博士后8名、博士研究生52名和硕士生96名
Copyright ©2010-2020 圆梦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